以案说险:牢记“三不三查” ,识别“虚拟货币投资”陷阱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6日
随着虚拟货币投资热度上升,新型骗局也层出不穷。近期发生的真实案例再次敲响警钟,提醒公众,尤其是退休人员,务必提高警惕。
一、案件详情
近日,退休职工李女士通过微信聊天结识一名“理财导师”,对方称某虚拟货币项目“保本高收益”,月回报率高达30%,并展示虚假盈利截图。导师以“内部名额有限”为由,催促李女士下载某“区块链投资App”,并在短短几天内分三次向平台充值共计15万元。当李女士申请提现时,平台以“缴纳保证金”“账户异常”等理由要求追加转账10万元,但手上养老钱就这么多且导师也多次提醒她不能告诉子女,于是她前往楼下的中原银行漯河营业部申请贷款。
客户经理在询问贷款用途时,李女士只说有一笔投资需要缴纳保证金,对投资细节、具体合同及平台资质证明等关键信息却避而不谈。客户经理察觉异常,判断李女士遭遇了“虚拟货币投资”骗局,于是联系了辖区反诈中心。经核实,公安发现该App无正规资质且服务器位于境外,是一个披着投资外衣的诈骗平台,及时劝阻李女士追加投资,并协助冻结关联账户,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二、风险分析
骗术拆解:虚拟货币诈骗“四步曲”
1.虚假宣传:通过社交平台、直播课程包装“导师”人设,虚构“国家扶持”“海外项目”等背景,承诺“稳赚不赔”。
2.伪造平台:搭建仿冒正规交易所的虚假App,后台操控数据,初期允许小额提现骗取信任。
3.情感操控:利用“学员群”内托儿晒盈利截图,制造“抢购”氛围,诱导受害人追加投资。
4.资金收割:待大额资金入账后,以“系统升级”“涉嫌洗钱”等借口冻结账户,卷款跑路。
三、温馨提示
守住血汗钱的“三不三查”:
1.不轻信“暴富神话”
警惕高回报:所有投资均有风险,承诺“保本高收益”的虚拟货币项目多为骗局。
不盲目跟风:勿轻信社交群组、短视频平台的“导师”推荐,投资前多方求证。
2.不下载陌生App
查资质:通过中国证监会(http://www.csrc.gov.cn)、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等金融监管部门官方网站,核实平台是否具备合法金融牌照。
查域名: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miitbeian.gov.cn)查询网站备案信息,警惕服务器位于境外、无备案或备案信息不符的“山寨”平台。
3.不透露账户信息
拒给密码:任何索要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的行为均属诈骗。
专卡专用:投资账户与日常储蓄账户分离,降低资金风险。
4.紧急情况“三查”
查警方通报:关注公安部门发布的虚拟货币诈骗案例。
查官方渠道:通过银行、监管机构热线核实项目真实性。
查市场常态:对比同类产品收益,识别不合理回报承诺。
请广大市民,尤其是老年朋友,务必提高警惕,牢记“三不三查”,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如遇可疑情况,请立即停止操作并拨打110报警或向银行工作人员求助!
(供稿单位:中原银行漯河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