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选择正规渠道,谨防虚假投资诈骗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1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APP、短视频等获取金融信息,不少犯罪分子通过社交群经验分享、专家指导、内幕消息、系统漏洞等手段,利用广大投资者希望借助投资实现财富快速升值的心理,开展投资诈骗。
一、案例分享:
张某在手机上看到了一篇关于炒股的文章,文中对政策解读的专业性让他眼前一亮,按照文末提示添加微信后,他被拉入一个财富交流群,群内有“投资专家”进行股票行情分析和股票推荐。张某进群观察了几天后,发现群里面很多人都分享了根据投资专家建议投资股票后赚钱的经历,于是张某也开始按照“投资专家”的推荐在一个专门的APP上进行股票的购买,短期内也确实赚到了钱。张某对“投资专家”更加信任,开始加大投资金额,但是在他陆续投入100余万元后,发现无法成功提现,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二、诈骗手法分析:
第一步:诈骗人员通过互联网、短信发布推广股票、外汇、期货等投资理财的信息,让被诈骗人通过一篇看似正规的文章接触到诈骗分子,从而被引入后续的诈骗链条。
第二步:在与客户取得联系后,通过聊天交流投资经验、拉入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导师”直播课等方式,以有内幕消息、掌握漏洞、回报丰厚等谎言骗取被诈骗人的信任。被诈骗人看到其他成员根据“投资专家”的推荐获利,逐渐被其“成功案例”所吸引,开始跟随购买。这一阶段的“洗脑”是诈骗成功的关键,因为受害者一旦被“成功案例”所迷惑,就容易放松警惕,继续投入资金。
第三步:诱导被诈骗人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APP进行投资,初期小额投资收益较高,后续诱导被诈骗人加大投资投入。这一阶段的“诱导”是诈骗分子的核心策略,通过制造“小利”来麻痹受害者的警惕性,使其逐步放松对投资风险的防范。
第四步:当被诈骗人加大投资金额后,发现无法提现或者全部亏损,与诈骗方交涉时发现被拉黑,或者无法再登录前期使用的投资网站、APP。这一阶段的“收割”是诈骗的最终目的,受害者察觉被骗,往往已经损失惨重。
三、反诈提醒:
投资理财,请认准银行、有资质的证券公司等正规途径,切勿盲目相信所谓的“炒股专家”和“投资导师”。同时保护好个人信息,一旦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维护自身权益。
(供稿单位:中原银行郑州分行)